在透過精益思想內涵后我們能夠從中揭開精益生產管理成功的秘訣。
在這我們可以將精益思想的內涵概括為以下五點,分別是顧客確定價值、識別價值流、價值流動、需求拉動、盡善盡美。其實只要真正掌握好以上五點,就已經掌握了精益生產管理成功的秘訣。
精益生產管理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按照是否增值可以劃分為三類:增值活動、不增值尚難以消除的活動、不增值可立即消除的活動。
精益生產管理將所有的非增值活動都視為浪費。跟據日本豐田生產方式創始人之一的大野耐一對員工工作時間構成研究顯示,直接創造價值“工作”時間比例僅約為 10%,無附加價值但當前難以消除的“干活”時間比例高達 60%,而不增加價值只增加成本的“浪費”時間比例高達 30%。豐田公司認為,在許多制造業企業中任何時刻都有85%的工人沒有做增值工作:5%的人看不出來是在工作;25%的人正在等待著工作;30%的人正在為增加庫存而工作;25%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標準或方法進行工作。
精益生產管理將所有的非增值活動都視為浪費,并從中提出生產中的七大浪費(Muda),實施精益生產管理就必須著力消除此這七種浪費。長期以來,人們重視增值活動的效率改善而忽視向非增值活動的挖掘潛力。根據研究表明,物資從進廠到出廠,只有10%的時間是增值的,精益生產成功秘訣就在于將提高效率的著眼點轉移到占90%時間的非增值活動上去。
企業實現其價值的根本在于顧客,精益生產管理更是提出產品的價值由顧客而確定,要求站在顧客角度審視企業的產品設計和生產經營過程,識別價值流中的增值活動和各種浪費。企業應消除顧客不需要的多余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活動,不將額外的花銷轉嫁給顧客,實現顧客需求的最有效滿足。
精益生產管理將所有的停滯視為浪費,要求各增值活動流動起來,強調的是不間斷地價值流動。傳統的職能分工和大批量生產方式,往往阻斷了本應動起來的價值流,造成大量浪費,如大量在制品積壓、生產資金占用、廠房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大、批次質量風險等等。
精益生產管理認為過早生產、過量生產均是浪費,應以需求拉動原則準時生產。需求拉動就是按顧客(包括下游工序)的需求投入和產出,使顧客能精確的在需要的時間得到需要的產品,如同在超市的貨架上選取所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把用戶不太想要的東西強行推給用戶。拉動原則由于生產和需求直接對接,消除了過早、過量的投入,而減少了大量的庫存和在制品,大幅壓縮了生產周期。
精益生產管理要求人們能夠真正識別價值流,采用JIT(準時化)、一件流等方法實現增值活動按需求連續流動,并合理應用5S、TPM、防錯、快速轉產等方法為價值流動提供支持和保障。精益生產管理的實施是永無止境的過程,其改進結果必然是浪費的不斷消除、價值的不斷挖掘,以及企業活力的不斷增強。
精益生產架構我們可以將其簡化為屋型結構,以精益思想作為靈魂、以5S和改善作為基礎。